历史上姓公冶的名人有哪些?
公冶长:(生卒年待考),字子长;齐国人。著名春秋末期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之一。
在经典《论语》的二十篇章中,有一篇名为“公冶长”,首载孔子论公冶长之为人。
据说公冶长不但以贤而著称,而且能通鸟语,多才多艺。后代人认为这是吉祥,就将公冶长画作年画。
有关公冶长的史料很少,但传说很多,公冶长读书地方的当地人皆能说上一二。
公冶长喜欢游览名山大川。一日,他来到南山踏青赏花,突然看到路边草丛里一条雌王莽蛇正与雄乌梢蛇在调情。公冶长想,王莽蛇是君,乌梢蛇是臣,这么可以乱了伦理呢!于是他以石击之,断喝一声:“臣不戏君”。乌梢蛇惊吓一跃,仓亡逃窜而去。王莽蛇见好事被公冶长搅黄了,气得七窍生烟。它装着委屈的样子,到“大王”那里告状去了。
傍晚,公冶长回到客栈后,早把此事给忘了。花间一壶酒,独酌独饮,吟诗填词,逍遥自在。深夜子时,园子里突然飞沙走石,狂风大作,公冶长睁开醉眼,发现眼前一条巨大王莽蛇正张开血盆之口,要吞吃他。这时的公冶长酒也吓醒了,他颤声责问道:“大王我与你无仇无冤,为何要害我。”蛇王气汹汹地答道:“王后并无招惹你,为何以石击之。”这时公冶长才想起白天之事。于是他把经过原委一一道明。蛇王听后不时点头,悄悄地走子了。第二天深夜,蛇王正给公冶长送来一颗晶莹剔透﹑闪闪发光的珍珠。蛇王告诉公冶长,只要把这颗珍珠含在嘴里,可以听懂蛇语鸟言了。
一天清晨公冶长正准备出门,听见柳树上的一只麻雀在叫他:“公冶长,公冶长,南山有只虎拖羊,你吃肉,我吃肠。“公冶长急匆匆赶到南山,果真发现一只被老虎咬死的山羊,他背回客栈,美餐一顿,却把留给麻雀的一份给忘了。麻雀想,这公冶长如此无理,非常生气,就调戏起公冶长来。过了几天,麻雀又告诉公冶长,南山又有虎拖羊。公冶长想,真是好事成双,又急匆匆赶到南山,却被守候在那里的衙门捕快逮个正着。原来,南山发现了一起谋杀案。公冶长被糊里糊涂地当杀人犯抓回衙门。
县官开堂审问,公冶长有口难辨,只好把蛇王送他神珠一事说了出来。县官不信,世上有这么荒唐之事。公冶长说可以试证,正好县衙前有一棵大树,树上鸟声鸣叫,县官想了想,叫衙役背着公冶长准备两盘小米,一盘甜,一盘咸,放到树上,叫公冶长听鸟语而辩甜咸,小鸟叽叽喳喳,品尝着,说着话。公冶长一听,告诉县官,那盘甜,那盘咸。县官见公治长真能听懂鸟语。相信了他。于是就把公冶长放了。
还有一个“公冶长书院鸟叫蛙不鸣”之说:书院西边清泉里的青蛙,呱呱地叫个不停,影响了公冶长读书,公冶长就对着青蛙说:“叫什么叫,真烦人!”从此,这里的青蛙就不再鸣叫了。
公冶长回到客栈左思右想地思忖,听懂了鸟语蛇言,险些送了生命,罢、罢、罢,他拿出神珠把它毁了。从此后人再也得不到这样的珍珠了,如果神珠能流传之今,能善通动物语言。人类和动物一定能成好朋友的。
唐朝开元二十七年(公元739年),唐玄宗曾追封公冶长为莒伯;宋大中祥符二年(公元1009年),宋真宗再追封其为高密侯;宋咸淳三年(公元1267年),宋度宗曾以“高密侯”从祀孔子;明嘉靖九年(公元1530年),明世宗又改封其为先贤公冶子。
「公冶」源出
公冶(Gōngyě)姓源流单纯,源出有一:出自姬姓,为季氏的后代,以祖字为氏。根据《国语注》上记载,春秋时鲁国有季孙氏,族子季冶,字公冶,季氏的始祖便是季冶,官拜大夫,他的子孙后来便以公冶为氏。公冶氏是十分古老的一个复姓,这个复姓迄今大约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。由上可知,公冶氏发祥于当时的鲁国,系出鲁国大族季氏之子季冶,由于季冶字为公冶,其子孙“以王父字为氏”而姓了公冶。
得姓始祖
季冶。古代春秋时期的鲁国,有一位人物叫季冶,又取个名叫公冶,他的后代就取公冶两字为姓。而后来又简化为公姓。公姓由许多公字头的复姓简化而来,而公字头的复姓大都源自王公贵族。公冶姓也不例外。公冶是季姓的后代,鲁国季姓又是鲁恒公的儿子季友的后代。季友的兄长就是鲁庄公,鲁庄公死时将季友的儿子立为国群。可是这位国君不幸遭害,季友也逃亡。等季友回国时,又立他的小儿子为国君,就是鲁僖公。季家家族昌盛,而其中有一位季冶冶,因为又叫公冶,便形成公冶姓。故季冶就是公冶姓的得姓始祖。
迁徙分布
公冶姓在大陆和台湾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。公冶这个复姓迄今大约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。春秋时,鲁国季氏是一个屡出君主的名门旺族。在季族家族中,有一个名叫季冶,字公冶,曾为季氏属大夫。他的字就是公冶姓氏的起源。还有部分公冶氏的人是继承孔子的弟子公冶长的姓氏的。和许多复姓一样,公冶姓氏也向再单姓转变,后来逐渐被公氏所代替。公冶氏望出鲁郡。主要分布在现在山东省曲阜、泗水一带地区。
堂号
博通堂:孔子有弟子公冶长,通鸟语。一天,他听到鸟叫:“公冶长,公冶长,南山有个虎驮羊,你吃肉,我吃肠。”于是公冶长认为是老虎咬死了一只羊,就赶到南山去看个究竟。谁知到了南山,竟是一个人在那里被杀。这时,恰巧县衙捕快赶到,把他当作杀人疑犯抓了起来。县令讯问情况,公冶长说他受了鸟骗。县令为了试探他,就命人把米用盐煮了喂给笼中的鸟吃,然后把鸟提到公冶长面前。小鸟边吃边叫,县令问:“这小鸟叫的是什么?”公冶长说:“小鸟说米里有盐。”县令知道他是被冤枉的,就释放了他。
Tag关键词
历史上姓公冶的名人有哪些?